“世间没有什么因果报应。许多人只能默默走着善良而不幸的路,最终用淡淡的自嘲或彻底的沉默将人世间的万种无奈都藏进记忆。”
——
读完劳伦斯·布洛克的《为你的生活写作》再回来写本书的感想,深刻感受到写作者并非没有素材可写。人的一生,都是经验银行的积累所得。或坎坷或颠沛流离,抑或是挫折后恢复平顺,都是人生经验。这足够书写与记录。
正如《寻梦环游记》里传达的想法,世间的缺憾不是个人肉身的死亡,而是遗忘。
杨本芬奶奶达成了这个念想,去记录与分享。
★
“如今的生活才是属于自己的生活,再没有人伤害我了。”
在别人看来,拾荒的秦老太晚年生活还是那么忙碌。若不是熟络之后了解她的过往,也许还会和其他人同样,认为她很可怜。
从小就不受父母待见的秦老太,被母亲痛恨且不承认。她年龄还小的时候就被父亲安排给陌生人家那里当媳妇。
有谁问过她愿意出生吗,问过她喜欢小时候的生活,问过她心甘情愿去陌生人家里嫁人吗?从来没有。
父亲飞起一脚,将她的腰背踢坏。她能向何处诉?丈夫生病离世,她亦不再需要照顾他。她前半生的苦,大概就到尽头了。如今的自在,也不算是补偿。
但她是自由的。
★
受感情与婚姻所累的还有湘君和冬莲。
在那个年代,未婚先孕(特别是还在学校期间)是要被退学的。湘君曾经爱得很深,愿意为对方放弃自己的学业。到头来,后退和离开的只是她。男方一封封的来信能证明爱吗?也许只剩下一些良心过意不去的忏悔。
相较之下,简老师勇于承认自己的感情,保护湘君不再受困于流言。奈何苦难没有饶过相爱的两人。
日久见人心。用这句话来评价冬莲的丈夫王宝根,再适合不过。
在追求冬莲时多么情真意切(死缠烂打),他在婚后就多么剑拔虏张。也许他平常还是和善的外表。一旦他喝酒甚至喝醉,酒后的品行一览无遗。冬莲脸上身上的伤,不用猜都知道是谁导致的。
若不是因为孩子闯祸,要不是王宝根能帮忙摆平,冬莲早就能狠下心离婚。
只是,这一切有这么简单吗?
★
下篇像是《秋园》的增补。
母亲秋园因为髋关节粉碎性骨折而卧床。病来如山倒。母亲连同哥哥瞒着之骅,不让她担心。只是这事怎么瞒得住呢?
母女俩开始了可能是此生最后一段回顾过往的记忆回溯。
年轻时候吃过的苦,在他们现在回望之际,只觉得是历练,是熬过来就好的甜。
之骅会说母亲偏心哥哥,而不是自己。母亲却说她自己没怎么读书,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读上书,有可期的未来。至于是否偏心哥哥,秋园只道女生向来就很苦,还是得从小锻炼自主,才不会在未来的人生里受苦受难。
而哥哥,在父亲离世之后就承担了家里很大部分的责任。他挑起的重担,令秋园都心疼。他不舍得吃穿用度,买到的灯芯绒布也犹豫要不要做一套新衣服。秋园为了不让裁缝欺生,领着哥哥同去做套新衣服。
她会泡好豆子芝麻茶,芝麻多放些,等待哥哥回来喝。只要她还有体力为儿子泡好豆子芝麻茶,就证明她身体还很好。
哥哥这生也未顺遂坦途。他那耿直的性格,不被同事们所接纳。他提出的意见,触及了别人的神经。他不避忌提意见,也不想屈从。这样的倔脾气,让他平白吃了不少苦头,但也受人敬重。
苦难没有击倒他们,反而让他们学着苦中作乐,甘于在苦难中保持本真。
倘若没有杨本芬奶奶的记录,作为读者的我们不可能触达他们的人生故事。如果没有她主动书写与惦念亲人们,我们可能也不会想到关注身边人事物的世事变迁。
普通人的一生也值得书写,记录与不被遗忘。
从前,我们很少记录。
如今,我们珍惜拥有。
作者:Eva(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66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