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读书汇 >

 
2020年10月22日至2021年3月29日,阅读。



说起中国历史,人们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唐朝,并以“大唐”冠之,只这一个“大”字,就足以看出唐朝在国人心中的位置与份量,随后还会坠上“盛世”一词,只这一个“盛”字,就又再次证明了唐朝的位置与份量。
 
看了王觉仁的《大唐兴亡三百年》的电子书,对近三百年的唐朝历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唐朝起于隋末,唐朝与隋朝的关系除了他们之间的替代关系,还有着一定的亲戚关系。
 
从书中得知,隋文帝杨坚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的母亲是亲姐妹,这姐妹俩是就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大司马独孤信的两个女儿,而她们的大姐也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门三后”的故事原型。所以由此讲来,隋朝杨家与唐朝李家属于姨姊妺的亲戚关系。
 
亲情对于普通百姓人家来说,是一份无法割舍的牵绊,可是对于皇家来说,亲情却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反而会成为觊觎皇权的最佳人选。从大的方面来说,唐朝取代隋朝,是亲情间的夺权替换,从小的方面来说,仅唐朝内部的权力更迭,也常常出现父子反目、手足相残的事件。
 
说到这,大家第一个想起来的就应该是“玄武门之变”了,这是大唐立世以来的第一个以夺权为目的而发生的一起亲情相残事件,而这似乎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这类事件,在大唐之后的时间里屡见不鲜。
 
在面对权力与亲情的选择上,皇族成员们毫无悬念的选择了权力,而这种权力对亲情的杀戮,只怕又是所有皇室成员的不幸。
 
但从另一种角度来讲,这种不幸又相生出另一种幸运来,而这种幸运就是无上的皇权,因为也正是在皇权的作用下,才出现了盛世。当然,盛或不盛,都要取决于执掌皇权的人,所幸的是,大唐的前几个皇帝能力不错,史上称之为明君。
 
“玄武门之变”的策化者李世民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明君,在李渊隋末起势的战争中,年轻时的李世民在实战中历练成长,其个人的军事才能更是显露无疑,很多的战事都因为他的指挥而得以胜利,因此他也成了李渊手中的王牌将领。在拥有极强个人能力的同时,李世民大力拢络人才,积极运做,而其后的“玄武门之变”也只是事态发展的必然结果。
 
逼宫登基后,李世民广开言路,推行王道仁政,加之又有杜如晦、房玄龄这样的得力大臣,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
 
其中推行科举制度是“贞观之治”的一大亮点,可以说科举制度的推行,从根本上打破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政权向着广大的寒门庶族开放,钱穆先生说:“科举制度显然是在开放政权,这始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自此,科举制度也成为了后世各个朝代选拔人才的一个主要途径。
 
“贞观法治”之所以被后人津津乐道,其中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宽仁慎刑”的理念以及严格的死刑复核制度。早在贞观元年,李世民就依据“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的立法思想,以诏令的形式对“死刑复核”做出了严格规定:“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今三公、九卿即其职也,自今以后,大辟罪(死刑)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贞观政要》卷八)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司推事、九卿议刑”的死刑复核制度。
 
对死刑判决的审慎,一方面显示出了李世民对生命的尊重,这在古代的帝王思想里是很少见的,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李世民的仁政思想和从政理念,但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一种现代的法治精神。 在这样一位有仁心、有政见、有能力的掌权者的领导管理下,盛世必然出现。
 
之后,唐朝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一个女人在那样一个时代称帝,其难度可想而知,而武则天的登帝之路既有有命运的使然,也不乏阴毒的权谋。
 
与李治在李世民病榻前的相遇、李治本身性格的软弱、李治自身身体的虚弱、李治本人对朝臣的防范心理,这都应该是命运的使然;而从其14岁入宫成为李世民的才人,到成为感业寺的尼姑,到二次入宫最终成为女皇,这些就只能称之为权谋了。
 
武则天这一路走来,沿途充斥着恶毒与不堪,“女婴猝死案”、“王皇后厌胜案”让人不忍细读,而后来在其称帝之后,为巩固政权滥杀忠臣良将,继而任用小人酷吏,晚年更是男宠成群,读之让人既愤恨不已。
 
由于武则天的弄权,于是,告秘、诬陷、谄媚之风大起,每当读到这些事情,不禁会问世上怎么会有那么一些就不能称为人的人,一个接一个的涌现,且还有扩大漫延之势。唉,只能说整个世道坏了,人心只有跟着坏了,整个社会都无耻了,人也只有跟着无耻了。
 
只是又想问一下,掌管一群无耻下属的武皇,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再想问一下,大唐空前丰富的物质与人们低下的道德底线怎么就会有那么大的差距,难道对物质的企求必须以道德的沦丧为代价吗?
 
纵观武则天得权前后的表现,就只能说是除了宫斗还是宫斗,最起码在这本书里,没有看到武则天做出了什么可以称之为真正政治做为的事件。她的表现可以总结为一个心机、弄权、无信、恶毒的女人,但就这么一个女人却掌权几十年,国家却没有出现大乱,这只能说是命当如此,但这所谓的命,细想一下,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只能是之前的唐太宗李世民打下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而同时,之前所说的那些乱臣小人,也只是在朝庭这个有限的范围内兴风作浪,而这些乱臣小人们所牵动的也只是中央人事方面的争斗,没有引发更大的、根本性的政治动荡和民间疾苦。而这些政治斗争对于老百姓来说,无伤他们的基本利益,最起码老百姓们都有饭吃,只是频添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罢了。
 
武则天死后葬于乾陵,并立了一个无字碑,我想,纵观武则天的传奇人生,这一个无字之碑又似乎又传达了万语千言。
 
再之后,就是缔造“开元盛世”的玄宗李隆基了,李隆基在登基初期,效仿太宗李世民,广开言路,恢复谏议制度,为帝国政治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在经济上开源节流,一改中宗时期的奢靡之风,开展抑奢求俭的改革,使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得到了改善。同时勤勉为政、仁政为民,再次开创了大唐盛世。
 
但在其执政后期,一方面是本身个人欲望的膨胀和个人享乐的思想,使其变成了一个只思享受,不思朝政的皇帝了。这里面最为人称道的怕就是与杨贵妃的旷世绝恋了吧。面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李隆基的晚年生活瞬间变了颜色,于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于是,忘年之恋携手同赴温柔之乡,于是,曾经的雄心壮志都化作了儿女情长。
 
另一方面是朝廷内部宰相间的权力纷争,也让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在宰相李林甫上台后,为了自己能长久的私持朝政,于是建议李隆基起用胡人为边防将帅,结果一大批胡人迅速被提拔为唐朝的高级将领,并纷纷出任边镇节度使,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这其中,就有一个即将改写唐朝历史的重要人物,他就是安禄山。
 
而起用胡人的政治行为,其结果就是导致了“诸道节度使尽用胡人,精兵尽戍北边,天下之势偏重”的危险局面,使得中央与地方的军力对比产生了严重失衡——从“居重驭轻”“强干弱枝”一变而为“外重内轻”“强枝弱干”的现象!这也为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李林甫做为一个权相,其出发点是为了不让有能力的人当上宰相,好一手遮天,弄权肥私。但做为一个皇帝,李隆基本人能同意李林甫提拔胡人的建议,并让其拥兵成为边疆大吏,真不知是该说他没有一点政治敏感性呢,还是说他是老糊涂了。
 
之后“安史之乱”的发生,把李隆基从与杨贵妃的温柔乡中叫醒,同时也使大唐的盛世之路戛然而止,自此,大唐走上了颓世之路。“安史之乱”开启了藩镇割据的时代,而面对此起彼伏的藩镇势力,唐朝的皇帝们想以武力征讨,但结果往往是派去削藩的人又成为了新的藩镇势力,所以,唐朝后期的整个社会陷入了朝廷削藩不止,藩镇生生不息的怪圈。
 
这之后的大唐,一路颠沛、一路踉跄,权力不断更迭,而在权力更迭的过程中,一种新的势力又强势崛起,皇帝身边的宦官成为皇宫内的新生力量,他们利用能与皇帝近身接触的便利,或蛊惑、或谗言、或威逼、或夺权,软硬兼施,巧取强夺,自立、自废甚至杀死皇帝。
 
比如代宗李豫、武宗李瀍、宣宗李忱等都是由宦官拥立,宪宗李纯、敬宗李湛都是被宦官所杀死,而文宗时期的宰相李石竟然当街遇刺,其也是宦官所为,由此可见,唐朝后期宦官势力之强大,这就是唐朝后期政坛上的“宦官之乱”。
 
面对宦官之乱,唐朝后期的皇帝们也是伤透了脑筋,皇帝们要么用新的宦官对付旧的宦官,要么想倚重朝臣打击宦官,但这两种做法的结果,无非是出现新的权宦,或出现新权臣。
 
于是,皇帝们要么听之任之,要么利用宦官与朝臣的互斗,相互牵制双方的力量,堂堂一个皇帝,在两种势力的夹缝中求生存,想来也是滑稽。
 
所以,朝党纷争、宦官乱政、藩镇割据这三大势力,成为了唐朝晚期整个政治生态的三大顽疾。而自“安史之乱”后,战争就成了一种社会常态,朝廷为战争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而老百姓更是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
 
其间虽有宪宗李纯的“元和中兴”、有宣宗李忱的“小贞观”,但都如昙花一现,而稍有兴势,皇帝却又立即求仙问道,自求长生,谁知却死的更快。
 
皇帝的速死,又带来更多的权力更替,启动更多的宫庭政变和各种军事势力的互斗,从而引发更多的民间动荡,致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于是,发生庞勋叛乱和黄巢起义,至此大唐人心尽散,已到末世。
 
细想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风云,既有开国之王,也有败世之帝,从扬鞭拓疆、到帝王之术、到励精图治、到大厦将倾,这既有历史的客观规律,也有着每个朝代自身的原因。
 
而困扰唐朝后期的朋党相争、宦官擅权、藩镇割据这三大顽疾,之所以无法彻底清除,其根本也只能说是人性使然,因为,推动每件事情进展方向的核心是人,而人性的善恶多面,也让事件的进展方向显得飘乎不定。
 
如果说,这些参与事件进展的每一个人都能多一点心怀苍生、多一点尽心尽职,而少一点欺世权谋、少一点利已私心,那么,所有的事情只怕就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但这终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自来围绕权力的争斗,自始自终都伴随着恶毒与不堪,面对权力、利益,人性自来经不起考验,所以说,历史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凶残,但面对凶残的历史,我们更应该通过历史,而更深刻的认识人性,认识我们自己。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冷眼禅意(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427788/

凡本站注明“本站”或“投稿”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本站或投稿人,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站已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某某站”并附上链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噼哩噗噜 关键词: 天下 10月 2020年 隋失 其鹿 共逐

网友评论

随机推荐

图文聚集

热门排行

最新文章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